Wednesday, 7 March 2012

路金波:文学名利场上的金牌推手-Yahoo! China(NEws)


  • 路金波的传奇,或许应该从1997年开始。那一年,22岁的他进入一家网络公司,以网名“李寻欢”游走于当时著名的西陆“文学芳草”,以“纯情+嬉笑怒骂”的风格迅速成名,相继出版《迷失在网络与现实中的爱情》、《边缘游戏》等著作,成为与宁财神、邢育森并称为“三驾马车”的著名网络作家。
    李寻欢的出彩很快引起了“榕树下”创始人朱威廉的关注,在其邀请下,“李寻欢”从西安远赴上海出任“榕树下”网站内容总监。从单兵作战到领导团队,他很快发现了管理与宏观规划的乐趣。转折出现在2002年,“李寻欢”以一本《粉墨谢场》作为自己的告别作,告别网络作家“李寻欢”,回归本名路金波,正式转向幕后运营。
    2002年,网络泡沫中,“榕树下”解散,一部分股权卖给贝塔斯曼,成立“贝榕书业”(万榕书业前身),放弃网络,主要经营线下出版。“三驾马车”中只有路金波留下来。
    也是从那天起,路金波为了生计开始和印刷厂、批发商,甚至仓库管理员打交道。一年交道打下来,对出版还是一窍不通。“比如开本。同样是32开,为什么大小不一样?连这个都没弄明白。”可笑的是,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老板却领了一群同样不懂书的人,就这么做了三年。”
  • 路金波就像买卖股票一样,寻找到新“三驾马车”,他们是:韩寒、安妮宝贝、王朔。
    2005年,路金波一口气砸给韩寒和安妮宝贝每人200万。这是当年让出版界感到地动山摇的一个重要段子。大家感到震动的原因,不仅仅是400万是个“天价”,还有更重要一点:这400万是预付稿酬。书还没出呢,就一下子给这么多?还“多补少不退”:如果书的册数卖不到那么多,也是给这个钱;卖多了,版税还会继续追加给韩、安二人。摆明了就是扰乱市场嘛。
    但愤怒的出版商们没有想到,这只是路金波万里长征的第一步。他鼓捣的更多足以让他们眼镜大跌、牙根痒痒的大动静,还在后面。2005年的路金波,已然不是那个随便出出拼凑的网络文集、漫画书、旅游书的小出版公司的老板了。在出版业摸爬滚打了三年后,他突然“一下子开窍了”,他要开始折腾了,朝着那个已经明确规划出的未来。
    2007年,路金波以一字3美元稿酬签下久没露面的王朔,出版《我的千岁寒》,号称共付稿酬375万元;随后出版王朔的《致女儿书》和11卷《王朔文集》。连带200万元签下老友安妮宝贝的《莲花》——她闭门创作,离群索居,唯一流传在民间的传说是,看合同极为仔细,连修带改要花上三天,这又凭添了她越神经质便越神秘的魅力。至此,路金波的出版王国完成第一次扩张。
    没有一个艺术家不愿意得到大笔金钱进行创作,除非拒绝它有更大的乐趣。他们带给路金波的回报也是超凡的,这个出版王国草具雏形便星光璀璨,他已经宛如国王,有大权在握之感。
  • 让路金波大赚的不仅仅来自王朔、安妮宝贝、韩寒等品牌作家,他还有一条文学流水线定制。这条线上有郭妮、饶雪漫、安意如……其中“亿元女生”郭妮一年产量400万册。
    已经招揽到众多大牌,路金波为什么还要开辟新战线?他说,签下的“流水线作家”,是为弥补大牌如王朔,思想性与写作功力不能复制;审慎如安妮宝贝,因为定位的原因,不能量产的缺憾。这些作家什么时候能出作品是不确定的,依靠作家创作计划来经营出版公司肯定不稳定。路金波要靠两条腿走路:大牌作家支撑起其品牌,流水线作家带来更大的收益。
    路金波把后面这部分作品称为“类型化小说”。比如武侠小说给人力量,恐怖小说让人害怕,言情让人感动,幽默小说让人笑,一本书达到某一个点就可以了。
    路金波是按照读者年龄细分作家和市场的。14岁左右的女生需要粉红色梦想,对应的作家以郭妮为代表;17岁少女已经懂得青春的疼痛,对应的作家是饶雪漫;20多岁的文艺青年需要瑰丽的想象,对应作家是沧月;30岁左右的白领对待生活的态度能从安妮宝贝那里得到共鸣;30岁以上的读者,路金波说自己“搞不定”。因为偏低龄化的读者才具备“非理性”气质。
    路金波打造的流水线作者中最成功的是郭妮。2006年,路金波签下了在湖南为另一位作家当枪手的郭妮团队一行五人。他为她们量身定制了创作方向——粉色梦幻,并打制了创作“流水线”——一本书可拆卸为3大情节、12个小故事,任何故事可任意替换;分三道工序进行:一组进行主题讨论,编写约1000字的故事梗概;之后将更改交由郭妮演绎成10万字的小说;三是由绘图组制作插图、便签等图书衍生产品。郭妮先后出版了小说20多本,共销售约600万册。
    在大牌作家占据塔尖,流水线作家谋取利益之后,金字塔塔底是一爿未知的宝藏,藏着几个韩寒也说不定呢。有谁能在选题会上脱颖而出之后篡取了荣誉与金钱的桂冠?暂时并没有。他们大都默默无闻,或者还在成名的路上艰辛跋涉,他们处于出版王国的利益下游,又共同成就了“万榕书业每年出版新书200万册”这样的规模。如果说这个出版王国中,大牌作家是品牌,流水线作家是拳头产品,他们则是量化产品——成本不高,利润稳定,出个一万两万册,以保证出版王国正常运转,之后被存放在“万榕书业”的已出版藏柜中,再鲜有人问津。
  • 在现今出版界,包装已经是一个出版人必备的技能。作家写完一本书,都需要通过出版机构的精心包装和营销才能畅销。路金波就是这样一位包装大师。除了卖书外,作家们的演讲、海外版权、改编权、在新媒体领域的推广都在他的运营范围内。
    饶雪漫14岁开始写小说,曾在《少年文艺》担任过韩寒的编辑,出版小说50多本,总销量达1000万册。她主攻青春文学,尤喜爱以伤痛为主题。她在2009年“作家富豪榜”中排第六,年收入约600万元。这时她已经是个37岁的母亲,留童花头,穿花羽绒服,时常流露天真神色。
    2009年夏末,路金波引入针对都市大龄女性的英文畅销文学——“小鸡文学”,只不过将目标读者群定为校园女生,代表人物正是他旗下的饶雪漫与郭妮。“郭妮纯粹就是14岁粉红色的梦想,完全跟生活逻辑没关系的幻想,大团圆结局,因为十三四岁没有谈过恋爱,她们的世界是粉红色的;饶雪漫写给17岁比较成熟的女生看,她们懂得青春的疼痛,知道生活的真谛,是被人甩过的丑女孩。”路金波分别为她们设计了创作路线。
    饶雪漫与韩寒则是路金波的“王牌”,他说:“我希望饶雪漫走商业化的路线,韩寒就去竖牌坊做知识分子。他们俩绝不是女生版、男生版的划分,而是一个经济、一个政治。”
    他有一段关于畅销文学流行趋势的演讲:“未来的文学市场,只有四种可能流行:一种是卖文字的,韩寒、安妮宝贝或者郭敬明,他们的文字特别好,写什么都能卖;一种卖故事,就是所谓‘类型文学’,青春文学、穿越文、官场小说,与作者无关,可以复制;一种是卖经验,像小宝、石康、慕容雪村,他们老了,活出些道理来,卖卖经验;还有一种是卖时髦,比如帕慕克、川端康成,满足知识虚荣分子的好奇心。”
    在路金波的国度,一切都按量身定做的路线前进着。
  • 两百万元购买安妮宝贝的《莲花》,三百多万元付给王朔的《我的千岁寒》……路金波不只是用友情招兵买马,还有真金白银。虽然作家们实际拿到多少银子是个“商业机密”,但路金波的高版税在这几年很大程度上推高了畅销作家的稿酬、版税。在路金波看来,许多所谓的天价稿酬,只是作品、作家的价值回归。
    路金波团队每年出版150种书,销售超千万册,码洋(图书定价总额)达数亿人民币,平均每本销量6万到10万本。这让他尝到了“工业化创作”的甜果。
    在路金波麾下,韩寒获得千万代言,“亿元作家”也被打造,似乎让码字成为了发财致富的行当。而作家获取财富的基础、让作家安身立命的文学,乃至文学的现状、文学的命运,却在这种财富的喧哗中沉默着,人们没有给予它以些许的关注——财富才是人们的兴奋点,文学依然没能激发起媒体和大众热议的兴趣、关注的热情和感应的神经。作家“富”了,我们的文学“富”了没有?
    作家“富”了,当然仅仅是一部分作家,而文学却远远没有“富”起来。文学期刊尤其是纯文学期刊萎缩、倒闭,“文学人口”下降,大众的文学阅读率下滑……在文学创作工业化、作家也能挤入富豪排行榜的今天,我们是否忘记了文学本身的困境,而作家们是否真如其身价一般货真价实?
    *back into the abyss of death*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